环评人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环评教学 > 环评教程

环评教程

环评报告表编制入门 第四课: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二)

不止环评 2022-07-24环评教程
作者:不止环评,首发于同名公众号 本文大概:5000字 阅读需要:大约13分钟前情提要书接上文。上一篇文章讲到了施工期主要环保措施和运营期废气的主要环保措施。今天接着往下说,讲废
作者:不止环评,首发于同名公众号 本文大概:5000字 阅读需要:大约13分钟

前情提要

书接上文。

上一篇文章讲到了施工期主要环保措施和运营期废气的主要环保措施。

今天接着往下说,讲废水、噪声、固体、风险等的主要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

2。废水

指南要求:

①产排污环节、类别、污染物种类、污染物产生浓度和产生量,
②治理设施(处理能力、治理工艺、治理效率、是否为可行技术)、
③废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排放方式(直接排放、间接排放)、排放去向、排放规律、
④排放口基本情况(编号及名称、类型、地理坐标)、排放标准,
⑤监测要求(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频次)。
⑥结合源强、排放标准、污染治理措施等分析达标情况。
⑦废水污染治理设施未采用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排污许可技术规范中可行技术或未明确规定为可行技术的,应简要分析其可行性。
⑧废水间接排放的建设项目应从处理能力、处理工艺、设计进出水水质等方面,分析依托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

指南的要求我分了八小句话,分开之后其实思路很清晰了,我们按照顺序来编制就可以了。

首先,分析废水的产生情况(产生环节、类别、污染物种类、污染物产生浓度和产生量)。——主要描述有几股废水,废水产生量的计算依据,主要污染因子,以及产生浓度。

其次,根据废水和污染物,选取合理的治理措施,确定处理能力,治理工艺,确定合理的治理效率,根据可行性技术指南、排污许可核发规定分析是否为可行性技术。——如果只有生活污水,不需要治理措施的话,可以直接分析达标性。

再次,根据废水产生情况、治理措施,计算经处理后,废气的排放情况(排放量和浓度),明确排放方式、去向和排放规定。

第四,废水最终的排放口信息(一般一个企业只有一个污水排放口,也有的是两个污水排放口,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各一个),明确排放口编号、类型,地理坐标,执行的排放标准。

第五,根据自行监测指南、排污许可指南、以及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等文件,制定监测计划或提出监测要求,包括监测点位、监测因子和监测频次。

第六,根据排放浓度和排放标准,判定废水达标情况。

第七、废水污染治理措施未采用文件中明确的可行性技术的,应分析其可行性。

第八、间接排放的项目,应分析依托污水厂的可行性。

废水的编制思路参考

2.1 废水类别及源强核算

应用文字叙述废水来源、产生量计算依据、浓度核算依据等

然后列表汇总废水源强(包括废水类别、产生量、污染因子、产生浓度等)

2.2 废水治理措施及达标分析

根据废水源强,提出治理措施(一般综合废水处理,也有先各自预处理,然后进入综合废水站等),明确治理工艺、能力、净化效果等,根据净化效果等计算排放浓度,对照排放标准判定排放达标性。

治理设施情况应列表给出(至少包括设施名称、治理工艺、处理能力、治理效率、是否为可行性技术)。

废水排放情况应列表给出(至少包括 排放口编号、排放口名称、排放口类型、经纬度、排放去向、排放方式、排放规律、末端污水厂信息等情况)。

列表分析废水排放达标性(排放浓度、标准限值、达标分析结果)。

2.3 可行性分析。

如果采用的技术为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排污许可技术规范中可行技术或为明确规定为可行技术的,此小节可略去(也可以不略),因为前面已经明确为可行性技术了。再次提醒一下,前面明确是可行性技术的表格里,可加上依据,来自于什么文件。否则,需要根据原理、文献、专业数据、规范等说明其可行性。

2.4 依托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分析。

指南上要求,从处理能力、处理工艺、设计进出水水质等方面分析。

处理能力:污水厂设计处理能力为***,实际处理量为***,还有**处理裕量,可接纳。

处理工艺:简单介绍一下,污水厂采用什么污水处理工艺,出水可达什么标准

进出水水质:这个一般一带而过,说本项目废水排放满足纳管标准要求等。

这个依托可行性分析,一般用一两段话分析即可,没必要一一对应详细地说。

2.5 监测要求和监测计划。

根据自行监测指南、排污许可核发指南等执行企业的监测计划,这里一般按最低要求制定,无相关要求的,参考自行监测指南 总则制定。

提示:废水这块,没有提到影响分析,所以没必要分析说对周边水环境无影响或者影响较小,这部分不用再写了;也不用最后再写水环境影响结论。——当然,当地要求写的话,那就必须写了。

3。 噪声

指南要求

明确噪声源、产生强度、降噪措施、排放强度、持续时间,分析厂界和环境保护目标达标情况,提出监测要求(监测点位、监测频次)。

噪声这部分套路化很严重,基本没啥需要变通的。所不同的就是预测方法(点声源、线声源),是否绘制等声级线图等。这部分瞎糊弄的也挺多。

噪声编制思路参考

3.1 主要噪声源及源强

列表给出主要噪声源、数量、源强、位置、持续时间,以及采取的降噪措施等。

同时也应列表给出噪声源距四厂界、保护目标(如有)的距离,没有距离如何预测衰减值,我看到很多报告,没有明确距离,然后列了一堆叠加公式、室内室外声源公式、衰减公式,就直接得出衰减值、厂界噪声值了。

我信你个鬼!!!

动图封面
我信你

3.2 降噪措施

可以稍微细化一下降噪措施,以及降噪效果。3.1如果已经介绍了这里也可以不写。

3.3 达标分析

根据源强、距离、衰减模式选择等,进行预测四厂界噪声值、环境保护目标噪声值,对照排放标准进行达标分析。应列表分析。

若周边50m无环境保护目标,也应明确。

噪声环保措施这块,也没有要求进行影响分析,只需要进行达标分析即可。

3.4 监测要求

一般根据自行监测指南制定,包括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频次等。应列表。

其他:许多报告在预测分析这一块,列出了许多公式,比如室内声源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的倍频带声压级公式、室外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室内声源等效室外声源声功率级计算公式等,看起来很唬人,内容也很充实,其实预测的时候根本没用上。就像一开始啪啪贴上来几个微积分公式,结果计算的内容却是1+1=2,何必呢?

有的地方让放等声级线图,那么这就不得不使用专业软件了,这也是地方特色了。

4。固体废物

指南要求

明确产生环节、名称、属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及编码)、主要有毒有害物质名称、物理性状、环境危险特性、年度产生量、贮存方式、利用处置方式和去向、利用或处置量、环境管理要求。

固废这一块较为简单,因为固废一般不具有流动性(废液除外),所以环保主要考虑的是贮存场所(防渗等)的合规性和最终去向。

固废参考写法

4.1 固废基本情况

可利用一张表格,列出产生环节、名称、属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及编码)、主要有毒有害物质名称、物理性状、环境危险特性、年度产生量、贮存方式、利用处置方式和去向、利用或处置量。

由于这种表格比较宽,所以需要A4纸横向布置;当然也可以分成两个表格。

表格前面或者后面可以简述产生量计算依据等。

但是许多地方还在套用着以前的固废四张表或者五张表的。

4.2 环境管理要求

这部分内容由于指南没有细说,所以这部分自由性较大,我说的是管理部门的自由性,不是环评人员的自由性。

领导说话有个规律:越少话少,事越大,要做的越多。这里充分体现了,指南上仅仅六个字,我等要写少则一两页多则四五页,编写的思路也不尽相同,有的从全过程管理入手,有的从固废种类等入手。从全过程管理入手,感觉思路更顺一些。可以如下:

4.2.1 贮存要求

分一般固废、危废、生活垃圾,简述其贮存厂区设置情况及环保要求,贮存能力是否满足固废贮存的需要。

最好列表给出贮存设施基本情况(设施名称、位置、面积、贮存能力、贮存的固废名称及代码、贮存方式、贮存周期等)。

4.2.2 处置管理

从转运周期、对方资质、对接等方面进行要求,比如备案、联单、产废单位要对运输单位、处置单位的资质进行核查、转运完成要反馈等。

4.2.3 日常管理和台账要求

4.2.4 其他管理要求

比如,医疗废物的特殊要求(转运周期)、环保标志等。具体内容看当地要求吧,大都是套话。套一套就好。

5。地下水、土壤

指南要求

分析地下水、土壤污染源、污染物类型和污染途径,按照分区防控要求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跟踪监测要求(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频次)。

地下水、土壤这一块始终是让人云里雾里的,这次也不例外。喝醉酒晕乎乎的感觉还在。分区防控这个明白,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跟踪监测要求,什么结果要跟踪监测、什么结果不用跟踪监测,却没说。而且再深入一下,没啥分析结果啊,结果就是分区防控了,分区防控以后不是没事了???

当然,实际上不是,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都是事故或者异常状态下的;正常情况下都不会发生污染,每个项目都一样的啊。。。。那怎么弄??

还是要写的!!!咋写呢,糊弄呗。

第一种情况:

①项目位于2层,无地下水、土壤污染途径。

②项目将实施分区防控,要求污水处理设施做好防腐防渗措施,加强日常运营管理;固废分类收集,不得露天堆放,设置专门的危废仓库,做好防风、防雨、防渗等措施。在此基础上,项目不会对地下水、土壤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不需开展跟踪监测。

——写的挺简单,有时候好使,有时候不太好使。还是要多写一点,多写是态度。

第二种情况:

有人还在根据导则进行判断,不过不多。
看了一些报告,发现了一个较好的编制思路,如下:

地下水、土壤编制思路

5.1 污染源、污染物类型和污染途径

明确可能产生地下水、土壤污染的污染源、污染物的类型和可能的途径。

5.2 防控分区

根据污染物类别、位置明确分区防控分区结果及防控要求。也可以画出防控分区图,也可以不画,用名称代替。

5.3 跟踪监测要求

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行业)》或其他规范文件(如有)等文件的要求,项目自行检测根据环评和批复确定,无强制性要求。

本项目不涉及重金属及地下水开采,不属于土壤和地下水重点行业,且落实上述防控措施后,污染物一旦泄露会被及时发现并处理,基本不会通过渗透的途径进入地下水和土壤,对地下水和土壤环境影响可接受。因此,本报告不提出跟踪监测要求。

最后这一段写的挺好的,有理有据的,很好。

6。生态

指南要求

产业园区外建设项目新增用地且用地范围内含有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应明确保护措施。

生态这部分直接跳过了,这个要求,从来没能实现过。规则设置不合理(个人感觉,欢迎讨论,如果有人遇到,欢迎打脸)。

7。环境风险

指南要求

明确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和风险源分布情况及可能影响途径,并提出相应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这部分思路比较简单。前文在原辅材料理化性质表格里,我有说过最好判定一下是否属于危险物质。如果那里判定了,可以直接拉到这里进行列表计算Q值了。

列表说明(危险物质、最大存储量、临界量、q/Q)。这里注意:有的地方需要考虑危险废物,把危险废物当做危险物质对待,临界量一般按50算。

这里计算出Q<1继续往下写,如果Q≥1,则需要作专项了。

环境风险编制思路参考

7.1 危险物质及临界量比值Q

可以把危险物质判定的依据、Q计算公式列出,然后列表计算Q。

根据Q<1,不设环境风险专项评价,本报告依据编制指南进行简单分析,明确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和风险源分布情况及可能影响途径,并提出相应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7.2 风险源分布情况及可能影响途径

列表给出风险源、风险物质及可能的影响途径。

7.3 主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可以从泄露、火灾、应急预案、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关措施和要求,扩展到更详细也行的(比如从房屋消防设计、分区、防爆设备);如果涉及生物安全的,独立一小节分析。

这里别再出现环境风险潜势初判、评价等级、风险识别等这些内容了,也不需要进行风险影响分析了,只需要针对性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就行了。

有的地方最后还需要填写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内容表。

8。电磁辐射

指南要求

明确电磁辐射源布局、发射功率、频率范围、天线特性参数、运行工况,电磁辐射场强分布情况,环境保护目标达标情况,监测要求(监测点位、监测频次)。当建设项目存在多个电磁辐射源时,应考虑其对环境保护目标的综合影响,并说明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这部分一般遇不到,略。

结语

至此,第四节课“主要环境影响与环保措施”讲述结束,余下内容下节再讲。

实际操作中,由于总工、专家、评估部门、审批部门的要求和调性差异,请根据要求补充其他内容,或调整格式等。

如果对大家有用,可以关注下一期,欢迎分享扩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