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人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环评教学 > 环评教程

环评教程

环评报告表编制入门教程系列(四):主要环境影响与环保措施

不止环评 2022-07-24环评教程
课前介绍本节为第四节课,讲解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分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书节上文,下面继续。本节概览。本节为第四节课,讲解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分施工期和运营

课前介绍

本节为第四节课,讲解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分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

书节上文,下面继续。

本节概览。

本节为第四节课,讲解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分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

本节概览

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内容是环评报告表的核心内容,报告写得好不好,一般看这里。此部分的内容、格式、顺序等均有较多自由发挥的地方。但是对于环评报告表来说,格式和顺序之于报告内容是“表”,是一种呈现方式,内容才是报告的“里”,核心之处。

作为入门课程,所以重点放在了“里”,即内容、思想;格式和顺序等内容相对忽略。因为各地审批人员的调性差异,格式和顺序等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只有把内容和思想掌握了,格式和顺序的问题手拿把攥、不费事儿。

就像给小姑娘化妆,其核心是把小姑年化漂亮了,有的导演认为浓妆漂亮、有的喜好淡雅妆;其目的一致,只是个人审美的不同,咱们按照他们的审美调整一下就行了。多看看导演喜好的演员造型,跟着造;就像咱们每到一地,就下载当地批复的环评报告下来学习一样。

所以,再次强调一下,本节课的重点是指南要求下的报告内容及思想等共性内容,是严格指南要求进行的;至于各地不同的要求等“个性”问题不在此处做深入分析。

一、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我们看一下指南的要求:①填写施工扬尘、废水、噪声、固体废物、振动等防治措施。②产业园区外建设项目新增用地的,应明确新增用地范围内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保护措施。

在看指南要求之前,咱们先看一下本节课两个模块标题的异同,虽然本章节讲的是“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但是仔细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标题,会有一点很明显测差异。我再把图贴上来。

看出来差异了吧,施工期少了“影响”两个字,所以施工期仅仅是要求填写环境保护措施,不需要分析环境影响。这是因为一般的项目,施工期主要就是挖沟建房或者租赁厂房进行装修等,这种建设活动是不是让我们想起了已经豁免环评的房地产业。普通生产性项目的建设施工期就相当于建房或者装修。这种建设活动污染源很明确、影响较小、有成熟的环保措施、且影响是短期的,环境影响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所以施工期分析很简单,只需要针对性地提出环保措施。

指南第一句话要求:从施工扬尘、废水、噪声、固体废物、振动等方面提出防治措施。

施工扬尘:一般是针对车辆、施工过程、弃土、原料堆场、施工后场地平整等角度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废水:一般是地基施工过程产生的含泥浆的废水和施工工人产生的生活污水。泥浆废水沉淀后回用于抑尘、降尘、道路洒水等,生活污水设置简易卫生间或一体化卫生间,然后经环卫部门定期抽运,或者依托厂区内已有卫生间。

噪声、振动:主要通过核实安排施工时段、加设围挡、简易隔声屏障等措施进行削减,禁止夜间施工。

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弃土、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均设置贮存区域,并且最终去向明确、合规等。

上述内容是指南上的第一句话要求编写和明确的内容。

指南上第二句话是:产业园区外建设项目新增用地的,应明确新增用地范围内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保护措施。

新增用地范围内有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项目,在现代这个环保背景下,基本很难见到吧,如果有哪位同仁遇到过,可以介绍一二。这里就不分析了。

综上分析,这模块主要内容就是针对施工期施工扬尘、废水、噪声、固体废物、振动等方面提出防治措施。可以用一段话简要叙述,尤其是利用现有厂房的建设项目,其施工期就是厂房装潢和设备安装,污染很简单。也有展开详细介绍的。无论怎么表述,思路就是提出施工时的污染防治要求(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提出污染防治措施,是最完美的。

我这里有几个不错的模板,由于篇幅关系,不列出来,如果需要可去公众号内领取。

基本上,审批人员和评估单位都不会对施工期内容提意见的,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针对两种情况(利用厂房的和有土建工程的)分别制定个模板。内容不用太多,半页以内,最多不超过一页最好。模板做好后,以后遇到类似项目,复用即可。具体内容和内容的多少,看当地要求,都可以制作模板的。

二、 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从8方面进行展开分析,分别为①废气、②废水、③噪声、④固体废物、⑤地下水、土壤⑥生态、⑦环境风险、⑧电磁辐射。下面一一介绍。

1 废气

指南上共有三段要求,第一段要求如下:

①产排污环节、污染物种类、污染物产生量和浓度,排放形式(有组织、无组织)、治理设施(处理能力、收集效率、治理工艺去除率、是否为可行技术)、污染物排放浓度(速率)、污染物排放量、
②排放口基本情况(高度、排气筒内径、温度、编号及名称、类型、地理坐标)、排放标准,监测要求(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频次)。
③废气污染物排放源可列表说明,并在表格后以文字形式简单阐述其源强核算过程。
④结合源强、排放标准、污染治理措施等分析达标排放情况。
⑤生产设施开停炉(机)等非正常情况应分析频次、排放浓度、持续时间、排放量及措施。

首先第一句话,是不是说的就是产污情况、治理措施和排放情况,就是产排结果。我们先按照指南的顺序讲解一下如何编制。这句话听着规整的,可以按照要求列一个产排污汇总表,此为表1.

这个表比较复杂,也比较宽,即使A4纸横向布局也会显得紧促。另外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如果有多个产污环节的产污环节的废气(如甲和乙)经同一个排放口排放(如DA001),从表格里无法直接看出该排放(DA001)的排放情况,还需要再加和一下。

可以改进一下,将上述表格拆分成两个表格,将排放情况单独拎出来。见下表1.1和表1.2.

这样就稍微舒展一些,而且更直观一些。

第二句话说的是明确排放口基本情况,可列表给出,此为表2,然后提出监测要求,列表明确,此为表3.
上面的内容和三个表格属于结果性的内容,为什么得到这个结果,需要我们详细说明,这就是第三句话的要求——“以文字形式简单阐述其源强核算过程”。

所以前面甩出表格后,紧接着就需要阐述说明了。需要进行源强分析(包括源强计算依据),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明确集气措施、集气风量、治理措施及效率等),然后根据源强及治理效率等数据得出污染物产生情况(量、速率、浓度)、削减情况和排放情况,以及排放源(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源)。这些分析和计算出来的结果、数据就是表1内数据的来源。

废气源强确定

源强确定的依据理论上有实测法、物料平衡法、产污系数法、类比法、实验法等。对于环评报告表来说,实测法和实验法费时、费力、费钱,一般采用的很少,主要采用的物料平衡法、产污系数法和类别法。

产污系数法:

我国二污普统计的污染物系数手册已经发布,如果属于常规的行业、工艺等,建议优先采用二污普系数手册里的系数进行计算。

比如木材加工,木料下料工艺粉尘的产生系数,塑料制品业挤出工序非甲烷总烃(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系数,均可查到并引用。当然相关书籍、文献里的系数也可以引用。

物料平衡法

物料平衡法也挺常用,尤其是涉及到重金属、贵金属等的项目中,一般会要求进行物料平衡,根据物料平衡,去核算废气、废水中某污染物的产生量,进而进行其他计算。

类比法

类比法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通过已建成运营的其他类似项目进行类比分析。理论上是非常好的一种方法,因为其更接近于生产实践。不过,类比法有个前提,就是需要类比类似项目,一般类比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原料类型、工艺参数、设备水平、生产规模、管理水平、环保设施等。

我们可以肯定,基本找不到两个完全一样的项目,那么究竟相似度多少可以进行类比呢?(如果相似度按100分统计的话,100分代表完全一样的项目)这就导致了实践上应用的困难。

比如环评编制人员认为相似度80分时就说明具有可类比性,而有的审批人员、专家等则可能认为95分以上甚至100分时才能进行类比,那么如何说服他们是个很困难的事情,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感性认识的问题,可类比和不可类比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这就限制了它的应用。

举个例子,都是塑料产品,规模、设备、工艺一致,但塑料粒子不一样(PP与PE),是否具有可类比性?塑料粒子、规模、设备、工艺一样,产品不一样呢?其他塑料粒子不一样、规模也不一样呢?这些项目,只要有人硬杠,都可能使用不了类比法。

改扩建工程,现有工程实测类比法

还有一种类比法,也可以算是实测法,就是改扩建工程,利用企业现有项目的实测数据进行类比,去确定改扩建工程的源强,这个因为类比的是自己,一般这种数据比较具有说服力,不太会质疑的。不过在监测时,要记得同步记录产品产量。

源强分析是环评报告核心和核心,务求数据来源真实、可靠。由于行业类别巨多、源强来源依据也不一,这里仅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以及使用场景等。

这里再介绍两种不同类型的产污系数,包括单位产品/原料污染物产生量,单位一般为kg(污染物)/吨(产品、原料)、单位时间产污系数,单位一般为kg(污染物)/小时(分钟)。

我们常见的是第一种,二污普上的系数就是这种形式。我看到一些报告,在核算激光切割的污染物源强时,应用的产污系数是39.6g/h/台(《激光切割烟尘分析及除尘系统》,王志刚、汪立新、李振光),仔细分析了文献中的计算过程,其实也是与原料及产品量有关的,毕竟污染物的来源就是原料,所以归根到底,污染物的产生与原料的用量是相关的。这个简单先了解一下。

另外,源强的单位一般是kg/h,我们所获得的原料、产品数据是按年统计的(t/a),这边就涉及到一个换算的问题,如何换算?

有两种办法,平均值法,有产污系数计算的污染物年产生量/年工作小时数;另一种是,最大产能法,统计生产设备(比如注塑机)全部开动时每小时的最大产能,由最大产能*产污系数得出最大源强。从理论上最大产能法可能是最好的方法,毕竟环评考虑的是最不利因素,但是实践上平均值法也较常用。

第四句话:结合源强、排放标准、污染治理措施等分析达标排放情况。

其实就是根据源强、污染治理措施等计算出排放情况(排放速率、浓度),然后对照排放标准分析是否达标,列表对照即可。如下:

第五句话:生产设施开停炉(机)等非正常情况应分析频次、排放浓度、持续时间、排放量及措施。

这里就是要进行非正常工况分析,一般项目不存在开停炉(机)情况的(化工类那种有较多管道、化学品的),非正常工况只考虑环保设施故障。频次和持续时间无一定标准,可按每年1~2次,每次0.5~1h估计计算吧,然后再提出非正常工况防控或监控措施。

指南要求2:废气污染治理设施未采用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排污许可技术规范中可行技术或未明确规定为可行技术的,应简要分析其可行性。

计算结束后,需要对采取的环保措施进行可行性分析,明确是否为可行技术。这里如果采用的环保措施是《污染防治可行性技术指南》的,可以直接说为可行技术如果不在指南里面,那么最好从原理上分析或文献、书籍上等引用相关结论等说明为可行技术。

如果需要对风量合理性进行分析或者风量核算,也可以在此进行。

指南要求3:结合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项目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及污染物排放强度、排放方式,定性分析废气排放的环境影响。

根据要求,将指南上提到的点“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排放情况”,都简单叙述一下,然后定性分析废气排放的环境影响——“环境影响可接受或环境影响较小”。

可参考如下格式,当然也有更详细的,可查本地报告参考:

根据《2020上海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项目所在区域为达标区,项目周边500m范围内无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废气污染物主要包括非甲烷总烃、异丙醇、甲醇、二甲基亚砜、乙酸等有机废气及少量氯化氢、硫酸雾等酸性废气,实验过程中均采取了有效的收集和处理措施,尾气经排气筒20m高度排放,各污染因子的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均能满足相关排放标准要求,对周边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其他内容:

判定评价等级、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环境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自查表、污染物排放核算表等内容指南上均未明确要写,其实就是不写。

但是有的人说了“它也没说不写啊”,好吧,这脑回路,不要与他争辩了,拉低了智商。总之,根据评估部门和审批部门的要求“适当”增加。

注意一点:指南上要求的内容和关键点都必须写到,指南上没提到的内容根据要求“适当”增加。

结语

本节课内容较多,这里先讲了“废气环境影响与环保措施”模块,余下内容下节再讲。

实际操作中,由于总工、专家、评估部门、审批部门的要求和调性差异,请根据要求补充其他内容,或调整格式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