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人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环评之家 > 环评故事

环评故事

重在参与

2022-08-24环评故事
万年历翻很久才能翻到1992了,那一年我4岁。回想在评估中心的学习成长也捎带手回忆了自己往昔青春峥嵘、意气风发的岁月,那些朝气蓬勃的理想信念仍然坚挺,工作7年未在评估部门,不敢自诩从业者,但所做工
 万年历翻很久才能翻到1992了,那一年我4岁。回想在评估中心的学习成长也捎带手回忆了自己往昔青春峥嵘、意气风发的岁月,那些朝气蓬勃的理想信念仍然坚挺,工作7年未在评估部门,不敢自诩从业者,但所做工作多以环评为基础,久而久之也有自己的见解,值此中心成立30周年、环评法颁布20周年之际,谈谈感受。
“环评”是有一些刻板印象的,走入老百姓视野多是通过新闻却不是公参,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环境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类环境污染事件或违法违规项目被频频揭露,环评在其中既像外衣又像底裤,说到底环评该发挥的作用是“决策参考”。它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没有一项制度和环评一样把保护与发展放在天平两端,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是关乎人类福祉的根本,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环评既是顺势而为,也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或多或少承受了过多的期待。

环评制度从美国由来发展至今仍在不断进步改革,始终站在台前被讨论如何找到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在特定的时期,以“审批”形式存在起到的作用不置可否,却也因“否决权”而饱受争议。环评是科学的决策过程,各环境要素的评价方法已十分完善,但把结果和责任归于编制者或决策专家还需讨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在环评中都不应该存在,毕竟环境是大家受益,更多有效的参与才是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评只应求真务实。经几次改革后的公众参与已把知情和决策的权利最大化,可参与的主观意愿依旧不高。有两个我经历过的项目,一个是西部地区某矿业,收回的公参表几乎不涉及环境问题;另一个是南方某垃圾发电项目,反馈意见涵盖了近1050公里范围内所积累的社会问题,而项目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可预见的环境效益却被漠然置之。


环评制度的发展,治理了企业粗犷发展乱象,设施投入与水平显著提高,强化了企业环保意识与责任;从项目环评到规划环评、政策环评、区域环评、“三线一单”,对地方管理部门在宏观和可持续发展的长久影响中决策支撑;环评的作用不仅在源头预防,污染突发事件、环境执法与日常监管,报告书始终是最为重要的参考档案。


曾看了部叫应许之地的电影,美国的偏远小镇突然面临发展与环境的抉择,主角从说服到被说服,生活终究是自己的,选择权应该交给当事人。环评不是报告越厚、评估过程越长、规章制度越多才作用最大,重要的是你我的客观参与,为了环境,我们共同努力,生活也本该更美好。

 

作者:马德彭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