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人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环评之家 > 环评故事

环评故事

冥冥之中的巧合

环评影响评价网 2022-11-19环评故事
2009年元旦,我从一名基层公务员不小心“混”进了原江苏省环保厅办公室,从事“文把”工作,主要任务就是审核把关省厅印发的公文。按办公室主任谈话时的交代,我的权力“很大”,凡是不符合条件的文件,都可
 

2009年元旦,我从一名基层公务员不小心“混”进了原江苏省环保厅办公室,从事“文把”工作,主要任务就是审核把关省厅印发的公文。按办公室主任谈话时的交代,我的权力“很大”,凡是不符合条件的文件,都可以退回;特别是对一些涉及行政审批的文件,要慎之又慎,否则一不小心就容易成为被告。从那以后,我就算和环评结下了“缘分”。当时,厅里每年审批的建设项目或园区规划报告书还比较多,我特别认真,经常和负责起草审批文件的同志交流、沟通,打磨审批模板,关注重点环节,提升文件质量。不久,我又承担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和环评更是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推动和规范环评报告的全本主动公开、依法办理涉及环批审批的依申请公开。这两项工作一做就是8年,见证了环评改革的风风雨雨,感受到环评人的认真、执着,以及背后的辛酸和泪水。

也许真是一种缘分吧,离开办公室到宣教中心又到沭阳挂职一圈后,20208月,厅党组安排我到江苏省生态环境评估中心工作,这次是真真切切和环评打交道,踏踏实实投身到“报告书堆”中了。借助在办公室工作的经验积累,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行政审批部门的技术支撑单位,评估中心要充分发挥“智囊”和“参谋”作用,及时发现建设单位、编制单位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建设项目(或园区规划)顺利实施把脉问诊、开出药方;具体从事评估工作的人员既要有“火眼金晴”,能从厚厚的报告书(表)中迅速发现问题,又要会“草船借箭”,能够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善于从公参中找到“端倪”。为此,我带领大家,着重在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加大业务研讨力度,持续提升人员素质。在中心全面推行“三会”制度,分别是月度学习例会、每周业务研讨会、重大项目技术会审会。月度学习例会面向中心全体同志,由办公室会同各个业务科室提出题目,每月邀请不同类型的专家来专题授课,学习例会更注重全员素质的提升;每周业务研讨会,分别由4个业务科室轮流举办,提前一周发出通告,和业务相关的同志们必须参加,其他人根据情况参会,研讨会更注重专业性;重大项目技术会审会,则是根据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项目进行专题会审,研讨解决方法和路径。同时中心还实行“青蓝结对”的导师培养制、举办“青年学堂”的定期交流制,推动青年同志尽快成长为业务能手,变成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今年,中心首次有2名年轻同志入选江苏“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实现了多年来零的突破。

二是加大严格监管力度,持续提升编制质量。为配合厅环评处做好对环评编制单位的监管,一方面从制度上作出安排,针对环评造假、借证卖证等突出问题,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环评编制单位监管工作的通知》,用6条针对性很强的措施,精准施策,对编制单位编制报告书(表)作出硬性规定,有效遏制了全省的借证挂证乱象,取得明显成效。在部里通报中,注册在江苏环评单位的问题数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加大现场检查指导力度,配合厅里组建省级环评巡回督导组,指导帮扶解决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在环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大编制单位的现场检查力度,先后对南京、扬州、泰州、苏州、无锡、盐城等8个设区市开展环评巡回督导,对近30家环评单位进行现场抽查,指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积极支持省环保产业协会环评分会改选工作,指导制定环评单位规范从业倡议书,加强环评行业自律管理,提升环评单位的获得感、荣誉感。

三是加大前瞻性研究,持续提升单位影响力。瞄准“双碳”工作,积极组织研究建设项目和园区规划中的碳评价工作,去年年底制订出台《江苏省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指南(试行)》,在全国各省份中是第3份正式出台的。今年以来,获批的重点行业项目中,一半以上都已设置了碳评价专章。我们将继续在重点行业碳排放绩效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力争在全国率先出台有指导性的技术指南。瞄准政策评价,选取我省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政策,联合部评估中心积极开展政策环评研究,被生态环境部纳入全国首批试点,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四是加大宣传曝光力度,持续扩大影响力。利用我在宣教中心工作过的优势,根据部环评司西安会议的要求,202012月,我认真梳理总结江苏环评工作“放管服”经验做法,牵头撰写《江苏持续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高质量发展》,在中国环境报头版头条刊发,在省内形成了很好示范效应。依托省生态环境微信平台,强化提升环评编制质量工作宣传,先后14批次曝光通报环评编制质量问题典型案例,震慑环评编制弄虚作假、编制质量低下等行为,为广大建设单位以及园区在挑选甄别环评编制单位时提供了依据。

白驹过隙,冥冥之中和环评“结缘”已经十多年。转眼间环评法修改又提上日程,做好“放管服”文章,倾心为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努力为天蓝水清地绿美丽中国把好“源头关”,需要全体从事环评工作的同志们付出更为艰辛的汗水。技术评估机构是连接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和行政审批部门之间的桥梁,我将继续带领中心同志们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严谨的作风、更加高效的举措,为推动环评工作进步贡献江苏生态环境评估人的智慧。

 

 

作者:庄新文

江苏省生态环境评估中心

文章评论